新华社开罗4月25日电 4月25日,是埃及苏伊士运河破土动工165周年的日子。
“你问我这条运河意味着什么,我想告知你的是,那是我的家人和朋友掩埋的当地。”
开罗城外,暖阳下,八旬白叟瓦埃勒·卡杜尔坐在窗前,思绪飘向那条自己曾看护近半个世纪的河流。“可能在他人眼里,苏伊士运河仅仅一条交易通道,但对埃及人来说,那里流淌着血和泪,那是咱们生命的一部分。”
苏伊士运河的前史,便是一部埃及公民反帝反殖民斗争的前史,充溢着西方国家地缘博弈、债款圈套等诡计估计,也见证了埃及寻求独当一面、加强南南合作的斗争进程。
1月13日,在埃及伊斯梅利亚省,一艘货轮行进在苏伊士运河上。新华社发(艾哈迈德·戈马摄) 英国前史学家乔治·柯克曾这样点评中东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:这里是“世界上两个首要人口和权利会集区域”之间往来的必经之路。谁操纵中东,谁就具有使东西方之间“直接往来的通道四通八达、予以关闭或迫使从头敞开的权利”。
埃及就地处欧、亚、非三洲接壤的要害方位,也因而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焦点。
18世纪末,先后迈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英国和法国争相在全球范围内扩展殖民地。经过在物资富饶的印度、东南亚等地抢掠资源和推销产品,英国在这场“权利的游戏”中占有优势。攫取自东方的很多资源被连绵不断运回国,成为连续帝国霸权的命脉。
因为苏伊士地峡的隔绝,英国与东方殖民地间无法直接经过海路展开运送,满载东方货品的帆船舶能沿非洲大陆,绕行好望角。绵长的海上飞行充溢险阻,有计算称,其时每年在海上失事的英国船舶达600艘之多。
法国人看准了英国的“七寸”。时任法国驻埃及总领事的查尔斯·马加利翁致信法国外交部长塔列朗指出:“(打通苏伊士水路航线)将掐断英国的印度输血管……(对英国的)影响堪比好望角航路注册后对热那亚、威尼斯的毁灭性冲击。”
彼时,埃及仍在奥斯曼帝国操控之下。马加利翁在信中提出一个斗胆方案:占有埃及。“法国假如能在开罗具有主权,其成果堪比一个欧洲国家当下占有了好望角。”
马加利翁的主张被采用。1798年,由3万余名法国战士、300多艘舰船组成的军团,在时年29岁的拿破仑带领下远征埃及。
这是1月27日在埃及首都开罗拍照的尼罗河上的晚霞,远处是吉萨大金字塔。新华社记者王东震摄 1798年7月21日,配备新式枪炮的法军在开罗以南6公里处遭受埃及戎行。埃及马队抽出弯刀建议冲击。拿破仑指着不远处的金字塔对战士们说:“你们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把居民从粗野中解救出来,把文明带到东方……”随即,他指令部队开炮。
大炮轰鸣,滑膛枪喷出火焰,冲击中的埃及马队纷繁落马。亲眼目睹战事的埃及前史学家阿卜杜勒·拉赫曼·贾巴尔提这样描绘其时的场景:“火药发生的烟雾变得乌黑,世界笼罩在尘土与硝烟之中,人们好像感觉到地在轰动,天在坍塌。”此役,法军大获全胜。埃军约6000人逝世,而法军仅伤亡约300人。
拿破仑随即占有开罗。他给哥哥约瑟夫去信说:“埃及的土地富饶富庶,举世罕见……但说起埃及人,他们都是未开化的粗野人。”
马克思曾对被称为“粗野人”的被殖民者与自诩为“文明人”的殖民者做过这样的比照:“半粗野人坚持品德准则,而文明人却以自私自利的准则与之对立。”西方打着“文明教化”旗帜进行殖民扩张的成果,便是“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,使农人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,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”。
终究,因为工程师的测量误差以及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干涉,拿破仑在苏伊士地峡开凿运河的希望未能完成,但殖民者现已萌发的贪念又岂会容易作罢?
至此,埃及人环绕这条运河的百年耻辱史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阅览原文:南边觉悟|百年沉浮苏伊士
-END-
总监制:袁炳忠
策划:倪四义 班玮 毛磊
监制:冯俊扬 支林飞
统筹:赵卓昀 闫珺岩 徐超
编缉记者:陈梦阳 赵文才 姚兵
参加记者:刘品然 杨仍然 王东震 赵曼君
视频:杨仍然 余福卿 赵文才
修改:邱夏 宋盈 朱瑞卿 吴宝澍 王申 沈浩洋
新华社世界部制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