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记者喻珮、熊翔鹤
【博物馆故事】
每到寒暑假或旅行旺季,湖北省博物馆南门和北门外的观众早早便排起长龙。博物馆一开门,就有人一路小跑直奔“国宝”越王勾践剑。没多久,展厅的门口弯曲起数十米的长队,前排观众纷繁举起手机翘首以待,只为一睹这穿越2500年的剑影寒光……
这把熠熠生辉又尖利无比的越王勾践剑,刻有鸟篆铭文“身份证”,表现了两周时期短武器制作的最高水平,因其名贵的文物价值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“顶流”。
坐落于湖北武汉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,收藏文物达24万余件(套)。其间,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(套),包括商周青铜器、战国秦汉漆木器、楚秦汉书籍等特征类别,尤以曾侯乙编钟、越王勾践剑、云梦睡虎地秦简等重量级藏品尽人皆知。2024年,博物馆招待观众超越500万人次,其间外地游客占比超七成。
“活起来”的文物和“火起来”的文博游,催生了一批现象级文创爆款,令陈旧与现代磕碰。比方,曾侯乙编钟卤蛋牛肉面、元青花珠宝笔、虎座鸟架鼓冰箱贴等,备受年青人的喜爱。2024年,湖北省博物馆全年开发上新文创产品超300款,文创出售数量打破280万件,出售额过亿元。
立异,远不只能够带走的物质产品。观众在这里还能够观看编钟乐舞表演、沉溺式全息剧《遇见·楚庄王》;AI“复生”的国宝文物,“跑出”陈设柜的神兽萌宠;还能够戴上AR眼镜,体会与文物跨时空对话……
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以为,打造顶流文物品牌,对其内容进行发掘、方法进行立异,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进程。日前,他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。